主题活动 更多...
文明播报
市十六届人大四次会议举行外来建设者旁听人员座谈会
昨日上午,市十六届人大四次会议迎来了一批特殊的旁听者——10名外来建设者代表。他们齐聚一堂,围绕教育、科技、人才引进、数字物流、品牌出海、营商环境、外来建设者子女教育等方面,为义乌的发展建言献策。市人大常委会党组副书记、副主任董利明主持会议,副市长汤振农参加会议。
来自上海的沈浩,现为复旦大学义乌研究院特别研究员,他结合自己的科研工作经验,提出政府应紧跟龙头企业需求,积极引才育才,搭建大型实验实践共享平台。同时,为外来科技工作者提供住房等便利条件,逐步将义乌打造成为浙中科技高地。
现就职于义乌中学的张胜平,则把关注点放在了教育领域。他建议应进一步提高义乌名优教师的福利待遇,建立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契合的特级教师奖励机制。这样不仅能提升教师的社会地位和职业荣誉感,更能留住本土优秀教育人才,为义乌的教育事业添砖加瓦。
义乌跨境物流协会会长李雪源从物流行业的角度出发,提出了自己的建议。他认为,义乌应继续培育自有品牌,加快数智化转型。政府应给予政策支持,推动新技术应用,完善物流基础设施,优化物流网络布局,提升跨境物流效率,让义乌的货物更快地走向世界。
外来建设者代表周伟希望义乌的社会保障政策能更加灵活多变,针对外来建设者推出更便捷更温暖的举措,促进社会和谐稳定。同时,他还建议进一步优化人才认定标准,建立完善具有义乌特色的人才评价机制。
会上,市府办及商务局、市场监管局等部门就品牌出海、知识产权保护、技术研发、人才招引及数字化建设等领域,现场给予了回应。
市领导强调,对于外来建设者代表们所提出的意见建议,大会秘书处将认真梳理,逐一研究解决,以实际行动回应民众关切。希望各位代表继续发扬主人翁精神,持续关心和支持义乌的发展,携手并进,共同为义乌“打造典范、再造辉煌”贡献智慧和力量。(陈健贤)
责任编辑:吴 潮明