爬花楼兼职论坛,小红楼论坛免费信息,一品阁免费论坛官网,一品香论坛网

主题活动 更多...

文明播报

以汉服为媒 引领乡村振兴新风尚

2025年07月03日  来源:义乌文明网 
 ——访农创客、暗香疏影·汉唐文化馆主理人周航英
周航英近照
 
  义亭镇恒风缸窑景区内,有一间暗香疏影·汉唐文化馆。穿过幽静的乡间小路,推开门,数不胜数的汉服,琳琅满目的配饰,组成一个古色古香的世界。文化馆主理人周航英,凭借对传统文化的热爱,正用一套汉服、一项礼仪,唤醒一点一滴文化记忆,在乡村贡献着自己的文化力量。
 
植入乡村
 
给汉服文化一个空间
 
  走进暗香疏影·汉唐文化馆,仿佛踏入一座传统文化的宝库。
 
  馆内陈列着约500套汉服,款式涵盖多个朝代,每一件都精致考究。唐、宋、元、明四个朝代的精致服饰依次排列。除了汉服,还有各朝代凤冠、刺绣扇子、新娘头饰等。让人惊讶的是,馆内不少首饰是周航英亲手制作的。“像这个六龙三凤冠,就是我用铜丝一点点折出大概形状,然后组装上各种绣片、宝石,配上装饰物制作起来的。每颗珍珠的位置需要精心设计,确保整体效果美观。工序十分复杂,前后大概花了三个月时间。”
 
  周航英还在馆内精心搭建了两个拍照场景,灯光布置恰到好处,顾客身着汉服,在此品茶、抚琴,古意盎然,每一张照片定格一段穿越千年的时光。“我希望大家进来,能感受汉服的美,体味中国传统文化的深厚底蕴。”
 
  周航英是一名土生土长的义乌“80后”,喜欢汉服源于儿时对《红楼梦》的追捧,里面精美绝伦的服饰描述,让她充满想象。大学考入中国美术学院后,她对各种服饰文化的喜爱更是一发不可收拾。
 
  一个偶然的机会,她来到后宅街道曹村,村庄的独特气质让她有了开一家汉服展馆的念头。“汉服是老祖宗留给我们的宝贵财富,不该只拘泥于在城市里出现,乡村也有它传播的天地。”于是,2019年,周航英在乡村开启了汉服事业。
 
  为了让自己在汉服文化领域更加专业,她考取了汉服汉礼典仪官。同时,她还拜各地名师,学习诗词、书法、国画、琴艺、花道、茶道等,为自己的汉服文化空间装入更多传统文化元素。
 
  2024年,她又把汉唐文化馆开到了义亭镇缸窑村。
 
缤纷活动
 
让传统文化在乡村生根发芽
 
  “缸窑村每年吸引数万名学生研学,为传统文化的传播给予了更肥沃的土壤。”周航英一直希望将古代成长礼、拜师礼等仪式原汁原味地复原,让更多孩子领略传统文化的魅力,缸窑村正好给她提供了发展空间。
 
  如今的汉唐文化馆,不仅是一个展示窗口,更是一个传统文化活动聚集地。每周,非遗主题活动不间断,缠花、点翠、竹编、螺钿、香篆、宋代点茶、敦煌泥板画轮番登场,吸引众多爱好者前来体验。针对学生群体,各类研学课程开展得如火如荼。“去年入驻后短短三个月,我们就接待了8000多名学生。”
 
  今年“五一”期间,国风国潮活动引燃缸窑村文旅消费热潮,周航英正是策划人之一。“第一天还原了唐代裙幄宴。”人们身着汉服,以草为席,以帷为帐,在优美景致中吟诗歌、投壶、弹古筝、吹笛箫、玩蹴鞠,还原唐代裙幄宴,重现了唐代的浪漫与闲适。接着举办的传统开酒仪式庄重而热烈,现场酒香四溢。传统成长礼上,孩子们身着汉服,在古礼的熏陶下,感受成长的责任与担当。此外,非遗扎染、陶艺制作、缸上作画等活动也吸引了大量市民参与。整个村庄沉浸在浓郁的文化氛围里,不仅丰富了游客体验,也让村民切实感受到文化带来的红利。
 
借“她力量”
 
让非遗穿越时空闪闪发光
 
  2024年,周航英发起申报的乞巧习俗,入选了第九批义乌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。
 
  “越接触传统文化,越感叹女性力量的强大。”在周航英看来,古代女性不仅要操持家务、生儿育女,还要织布养蚕、耕种裁衣,很辛苦,但她们仍然对生活有着美好的追求。比如七夕当天,女孩子会身着汉服,举行各种乞巧仪式,有的比试穿针,将七根线穿过一根针,看谁穿得最快最准,以祈求织女赐予巧手。
 
  “乞巧仪式凝聚了女性向善向美的力量,我的顾客又以女性为主,这样的非遗项目要更广泛的流传。”周航英表示。
 
  如今,周航英还把从传统文化中汲取的“她力量”,传播给更多人。她手把手教农村妇女制作发簪等非遗手工艺品。随着国潮兴起,具有传统文化元素的手工艺品在国内外市场需求大增,凭借这门手艺,农村妇女拥有了新的谋生渠道,实现了在家门口就业增收。
 
多元赋能
 
为乡村振兴添砖加瓦
 
  周航英深知,乡村振兴需要多元力量的参与。
 
  为此,她与全市30多个新时代文明实践所建立合作,每月定期前往授课,将拓印、扎染、掐丝珐琅等非遗项目带给广大群众,让非遗不再束之高阁,而是走进寻常百姓家。
 
  “我希望让村民切实看到非遗项目带来的经济效益,从而吸引更多村民主动参与。”她不断优化非遗课程,推陈出新,以更高品质、更具创意的作品,提升产品附加值与竞争力。
 
  她积极与残联合作,开展非遗技能培训。“周老师每个月给我们做一次培训,至今已经近半年。”义亭镇“残疾人之家”工作人员崔超群说,在她的耐心指导下,不少成员掌握了相框制作、掐丝珐琅、扎染、植物拓印等技能。“我们有位成员将自己制作的非遗产品拿到缸窑村跳蚤集市义卖,广受好评,他很开心,感觉社交圈子也打开了。”崔超群表示,这样的课程不仅可以带动提升残疾人的经济收入,提高他们融入社会的自信心,更让他们对生活产生积极向往。
 
  此外,周航英还带动大学生一起创业,鼓励他们参与传统文化体验,通过小红书、抖音等社交平台进行推广。表现优秀的大学生,还能在文化馆担任兼职老师,将爱好转化为副业。
 
  谈及未来规划,周航英目标明确。她希望将研学课程做深做透,通过创新教学方式、丰富教学内容,真正激发孩子们对非遗的浓厚兴趣,为传统文化培养更多潜在传承人。同时,用自己的智慧和汗水,让包罗万象的传统文化在义乌乡村绽放新花,为乡村振兴注入更深沉持久的文化源泉。
 
记者手记>>>
 
让传统绽放新的芳华
 
  曾几何时,国风汉服是一线大城市的专属。逐渐,在义乌的街头,也时常能看见身着华丽汉服的小哥哥、小姐姐。如今,汉服已经成为很多人日常生活的一部分。
 
  而在缸窑村的汉唐文化馆,国风早已扎根乡野。在周航英看来,改良后的汉服更贴近现实穿着需求,能更好地融入现代生活。让汉服真正“活”起来,并且发扬光大,这也是她正在追求的事业。
 
  当汉服遇见乡村,不是复刻古画,而是让传统长出新的枝丫,成就一场温柔的文化觉醒。(华青)
 
 
责任编辑:吴 潮明
融水ttt210| 柞水县8vx716| 滨海县hl8906| 平原县fgv177| 白银市u8g997| 崇仁县jhh831| 渭源县8lq63| 白朗县9yt89| 丁青县do9457| 房山区poo496| 东平县p9q532| 兴义市dam410| 永胜县7vj620| 明水县gf7163| 乃东县xmb666| 横峰县r7n666| 鄂尔多斯市bhh396