爬花楼兼职论坛,小红楼论坛免费信息,一品阁免费论坛官网,一品香论坛网

主题活动 更多...

文明播报

园家平头军服厂:山坳里的“红色裁缝铺”

2025年08月04日  来源:义乌文明网 
 
园家平头军服厂—吕洪棋家旧照
 
园家平头军服厂—吕洪棋家坍塌后的现状
开栏的话:
 
为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,本报今起推出《铭记历史 缅怀先烈·重走义乌抗战遗址》栏目。我们通过历史回溯与实地探访,聚焦义乌地处浙中的独特区位,发掘义乌人不畏强暴、坚贞不屈的典型故事,挖掘“六义”与“市场”的血脉联系,展现义乌人民从烽火岁月到国际贸易枢纽的奋斗基因。敬请关注。
 
 
  在大陈镇北山府村(由原北山村与山府村合并而成)的连绵群山中,一处半山腰有个名叫园家平头的小山坳。1943年深秋,当金萧支队坚勇大队将一批军用布匹悄然运抵此处时,居住在此地的吕洪棋一家四口的命运便与抗战烽火紧密交织。这座独门独户的土房,就此成为战场上一处隐秘而坚韧的补给点。
 
藏在山坳里的“红色裁缝铺”
 
  园家平头,一个看似僻静的地方,却藏着义乌抗战史上隐秘的一页。它深藏于北山村与山府村的山坳里,有几间坐北朝南的木结构土房,被门口一米高的“7”字转角土墙环抱,隐在青山的阴影里,结构完整又隐蔽。
 
  “当年坚勇大队选择这里做军服厂,就因为我们家‘独门独户’。”吕洪棋的孙子吕荣财指着山坳四周的竹林解释道,“附近都是陡坡,只有一条羊肠小道能通进来。白天没人来,夜里缝衣服的灯光被林子挡住,谁也发现不了。”
 
  据回忆,这批军服的原料最初藏在楼竹坞山铺里。1943年10月至11月间,热血女青年孟姗春带着坚勇大队的任务,独自看守这批军用布匹。一个多月里,她独自住在茅草铺里,每天用巨石挡住洞口隐蔽物资,在山铺失火、孤身难救的危急时刻,幸得一场及时雨浇灭山火,保住了物资。直到确认安全,这批布料才被秘密转运到园家平头。吕洪棋家便成了后来的军服“加工车间”。
 
全家齐上阵的“烽火分工图”
 
  军服加工需要水源和平地,由于原先计划存放布料的义山斛草棚施展不开,坚勇大队最终选择了藏在山坳中的吕洪棋家。
 
  为了保证加工安全,吕家上下个个有任务。户主吕洪棋与三位从大陈镇请来的裁缝师傅——陈承荃、陈洪伦、郑有昌,负责染布、裁剪的核心任务,吕洪棋的妻子金小奶则在染房和厨房间穿梭帮工送食。而屋外的“岗哨”,则由两个孩子默默承担:继子吕忠乾带着猎枪蹲守岭头,年仅八岁的童养媳张凤妹,提着菜篮在岭后佯装打猪草,目光却警惕地扫视着每一条可能来人的山径。
 
  “我妈妈那时才八岁,也在山上看守布匹。有人来了,她也分不清好坏,就赶紧跑回来报告。”吕荣财转述着母亲张凤妹的回忆。当年,张凤妹甚至还被安排独自在园家平头上面的倒臼牌,守护其余物资数日。面对野兽低吼,山风呜咽,幼小的她不断变换位置,用稚嫩的肩膀扛起“不让坏人拿走一点,不让野兽破坏一口”的重任。
 
  “有次村民上山砍竹,我爸(吕忠乾)跑回来报信,师傅们立刻把布料塞进床底,拿起镰刀假装收山货的。”吕荣财说道,万幸的是,砍竹人未多作停留便下山而去,全屋人紧攥的心才缓缓放下。整整十个日夜,没有发生任何差错,这批军服也顺利赶制完工。当北山村民在夜色里将成捆军服悄然运走,一件件厚实的军服里,早已织进了吕家人无声的忠诚与守护。
 
沉默八十载的“信义密码”
 
  新中国成立后,园家平头的秘密并未随硝烟散去,在吕家人对坚勇大队“此事不能声张”的郑重承诺下,这件往事就这样沉寂了数十年。后来,吕家迁居山下,园家平头的土房也在风雨中失管倒塌。直到2022年金萧支队坚勇大队成立八十周年之际,在研究者与后人的再三恳请下,这段深埋的红色记忆才由耄耋之年的吕忠乾、张凤妹缓缓揭开。
 
  今,站在军服厂遗址的荒芜坡地上,吕荣财总会想起母亲的话:“那时候不知道什么是革命,就知道那些人是保护咱家园、守护咱乡亲的,咱得帮。”这句话凝结着义乌人最朴素的担当,就像后来义乌人挑着货郎担走南闯北,把“鸡毛换糖”做成全球贸易,那份骨子里的敢闯敢拼、重信守诺,其根源正深植于这烽火岁月之中。
 
  “园家平头不仅是军服厂,更是民心向背的见证。”当地正计划修复园家平头坚勇大队军服厂。“我也常带家人来这里。”吕荣财望着故地轻声说,“告诉他们,爷爷当年就是在这里染布。要让他们懂得今天的好日子,是当年一点一点拼出来的。”八十多年过去,隐蔽的军服厂早已倒塌,山坳里的剪裁声也已消散,但那份藏在山坳里的勇气与坚守,正顺着历史的脉络,流向更远的未来。(魏佳佳)
 
 
  新就业群体规模大、流动性强。如何推动服务升级、双向融合、职业拓展三大举措协同发力,?助力新就业群体更好地融入社会发展,为义乌社会经济文化发展赋能,是城市发展的必经之路。
 
  1个市级骑手党群服务中心、1批“驿家亲”红色驿站、N个爱心服务点……近年来,义乌以党建为统领,构建“1+1+N”立体化服务矩阵,形成覆盖全域的15分钟服务圈,联动各界力量推出技能培训、假期子女托管等暖心服务,营造了关心关爱新就业群体的浓厚氛围。义乌还通过社区兼职委员、“义乌好人”等评选活动,激励新就业群体共同参与城市建设活动。“以前感觉只是城市的过客,现在我们也成了城市的主人。”义亭镇“移动哨兵队”快递小哥陈动员的话,道出了大家的心声。
 
  此外,义乌还打造“1+15+N”(全国首家个体工商户发展学院、15个分院、N个实训基地)职业赋能体系,为就业群体量身定制“微创业”培训计划,目前有9人成功转型。(陈洋波)
 
 
责任编辑:吴 潮明
长海县c5w470| 曲周县gos737| 平泉县5ty727| 白朗县cd5507| 内江市tzf847| 万宁市i5c507| 东丰县uaa450| 建瓯市5ls538| 九江市6jd626| 河曲县wa6862| 博爱县kqf566| 麟游县k6n789| 馆陶县iqj999| 化德县4aa371| 黄山市xy4874| 凌源市qpw565| 绵竹市n4e243