文明播报
钓鱼矶公园:绝岩廊桥总相宜

春潭瑞石现存“潭石”“题”字

公园一侧的拦江大坝
汩汩义乌江,见证了2200多年的乌伤文明,点滴汇聚成当今的世界小商品之都。作为义乌江沿岸的重要区块之一,钓鱼矶一带出土过不少重要文物。
据资料记载,在江东街道九联村隔塘自然村的黎明湖小学西北面约150米处的土坡上,曾有一个春秋战国时期的凤凰头土墩墓,东西长约7.5米、南北宽约6米、高约1.7米。1980年4月,该墓封土隆起,长满杂草、树木,墓址尚可辨,周边被村民整理土地时部分挖平。“墓边发现过两个印纹硬陶瓮,高约80厘米,是春秋战国时期的器物。一个是完好的,一个是破的,之后修复回去了。”今年已经90岁高龄的龚泽荣回忆说。家住隔塘自然村的他,曾在博物馆工作了20多年,从事古墓发掘和古建筑断代等工作。
此外,龚泽荣还对一个“釉陶权”的出土经历记忆犹新:大约40多年前,同村的后生李彦生在耘田的时候,发现了一个硬疙瘩,捡起来像葫芦形秤锤。龚泽荣过去一看,确定是个陶制的权,就上交给了当时的义乌县博物馆收藏。
“这个釉陶权重24.4克、高4.4厘米,目前普遍认为是汉代的度量衡器。它是当时义乌商品经济繁荣的历史见证。”义乌市博物馆藏品保管部主任李亮介绍。1990年12月,当时的桥东乡西江桥底还出土了一件春秋战国时期的青铜矛,长18.5厘米,刃口锋利,中间出脊,骹口呈凹弧形,骹上有一鼻钮与棱脊相对,銎口内原木柄已经腐烂不存。“这是一件典型的春秋战国吴越风格青铜武器,制作十分精良,真实反映了当时诸侯争霸背景下战争的频繁和残酷。”李亮说。
无论是吴越争霸的金戈铁马,还是汉代商品贸易的兴盛,今人都无缘再见,但兀立于义乌江畔的钓鱼岩却一直在静静诉说着。
沿义乌江南下,至江滨绿廊最南端,望见钓鱼岩上一峰塔,便到了钓鱼矶公园。
从古至今,这里风光旖旎。崇祯年间,义乌知县熊人霖游历钓鱼矶后,在临水峭壁上题刻:“春潭瑞石”四字(现存“潭石”“题”字),并诗云:“大石岩岩气象尊,嵌空壁立捍津门。苔痕积铁平如掌,松底垂萝翠可扪。徙宅鱼龙沉不吼,翻枝猿鸟舞还蹲。春潮进艇时舒啸,渭水桐江共讨论?!?/div>
沧海桑田,今人以钓鱼岩为中心,扩建了一座以游憩、休闲和娱乐为主的钓鱼矶公园,总面积7.02万平方米,山体面积约3.8万平方米。小山上自然生长着各类植物,绿荫葱茏,鸟雀啁啾。此外,还种有银杏、桂花、杨梅、雪松等名贵树木,配以腊梅、紫薇、杜鹃、月季等花卉,沿江再添垂柳、碧桃和梅花,一片枝繁叶茂,四季郁郁葱葱,与江水影映成画。
公园入口位于江东路与南山路交叉口一侧,设置了约8米高的“天马腾空”铸铜雕塑和一座仿古建筑——茶楼。经过仿古式石砌拱桥,沿北侧近千级台阶而上,就进入了公园的主景——钓鱼矶(又名钓鱼岩),高约40米,险峻陡峭,任凭浩瀚的江水拍击千百年。山岩上刻有“钓鱼矶公园”,雄浑苍劲,乃书法家沈鹏所题。
登临山顶,至一峰塔旁的平台,可远眺城景、田园,景致宜人,清澈的义乌江水和沿江而建的江滨绿廊,共同编织了一条银绿相间的飘带。这里,历来都是文人墨客争相吟诵的盛景。塔的南面,建有一排古色古香的仿古亭廊,步其阴凉之处,徐徐山风扑面而来,幽闻满山锦绣之清香,不觉令人陶醉。
2003年,在1978年建的拦江大坝下游又新建了拦江大坝一座。大坝上为廊桥式结构建筑,气势宏伟,横截义乌江之水,使钓鱼矶的风光更是旖旎无双。
如今,钓鱼矶公园俨然成了钓鱼矶区块居民们的“后花园”:或在晚霞漫天的夏日傍晚,或在鱼肚破晓的绮丽清晨,可登山览胜,远眺一江两岸的风光;可踏上栈桥石阶,感受绝壁耸立的意境;还可涉足廊桥古亭,游憩休闲总相宜。(左翠玉)
责任编辑:吴 潮明