主题活动 更多...
文明播报
农技员:战高温 当好蔬菜“守护者”

蔬菜大棚里的温度高达46℃。

农技员在给黄瓜幼苗覆土。

栽种好的黄瓜苗。

扫码收看 《记者体验·高温下的坚守》视频
节气已过处暑,可高温天气似乎还没有退场的意思。连日来,近38℃的高温如烈火炙烤,即便只是在户外站着不动,也能感受到一股股热浪扑面而来。在这样的天气里,农技员们却无法停下忙碌的脚步。眼下,义乌市市场集团下属佛堂蔬菜产业园里的秋季蔬菜已开始育苗栽种,两个月后,这些蔬菜将陆续被送上市民餐桌。
8月27日,记者在佛堂蔬菜产业园的大棚里,见到了农技员郭永献师傅。他戴着遮阳帽,穿着防晒服,身上背着一个沉重的桶,正在给刚栽种好的秋季黄瓜苗浇水。
他耐心地向我解释,桶中装的是定根水,专门用来帮助幼苗扎根土壤,吸饱水分,提高成活率。我紧跟在郭师傅身后,仔细观察他的一举一动。此时是上午9点,汗水早已浸湿了他的衣服,豆大的汗珠不断从脸颊滑落。
在大棚的另一头,还有4位师傅正蹲在地头,对刚浇完定根水的幼苗进行覆土,确保根系稳固,防止水分过度蒸发。我走向其中一位姓陈的师傅,他戴着草帽,脖子上挂着一条擦汗的毛巾。陈师傅一边用铲子将泥土轻轻拢在幼苗周围,一边对我说:“现在天气热,我们早上6点就开始工作,趁着凉快多干点,中午11点歇工。”在他说话时,头上的汗珠不断往下滚,掉在地上很快就蒸发了。
此时的室外温度已经达到38℃,而蔬菜大棚内的温度更是高达46℃,闷热的空气让人喘不过气来。据介绍,佛堂蔬菜产业园主要分水培、育苗、栽种三种大棚,前两种大棚的温度相对低一些,目的是保证幼苗在适宜的温度条件下生长。而我身处的秋季黄瓜栽种大棚,仅有一层避雨的薄膜覆盖,无法遮挡阳光,散热功能也较弱,因此棚内温度较高。
郭师傅抹了把额头的汗,继续说道:“今天我们的任务,是要完成2000株黄瓜苗的定根水浇灌工作,得抓紧时间了。”于是,我从郭师傅手中接过一桶装满定根水的水壶,加入他们的队伍,一起完成工作。
弯下腰时,我才发现这项工作并不像看起来这么简单。水壶的重量加上高温环境,让人的身体很快感到疲惫。水壶口出水不够均匀,很容易浇多水,或者由于泥土表面覆盖了银灰膜,水流无法均匀渗透到每一株幼苗的根部。为了保证幼苗的存活率,我在郭师傅的指导下,小心翼翼地控制水流,尽量让每一株幼苗都能均匀吸水。
大约上午10点多,黄瓜苗的浇灌工作差不多结束了,师傅们也相继完成了覆土工作。我跟随师傅们来到阴凉处休息、喝水。师傅们摘下帽子后我才注意到,他们的皮肤被烈日晒得黝黑,衣服像是在水中浸泡过一样,紧贴在身上。而我也是汗流浃背,脸颊被烈日晒红。
随后,郭师傅还带我参观了几处育苗大棚和番茄大棚。他介绍道,佛堂蔬菜产业园现种有20多种蔬菜,主要供应义乌本地市场。“前两天,我们刚栽种好3800株大番茄。预计到10月底,第一批成熟的果实就可以上市。”
从一株苗到一棵菜,还需要经历许多像今天这样的高温“烤”验。正是因为有了这些辛勤劳作的农技员,才能保证新鲜蔬菜源源不断地供应到千家万户的餐桌上。农技员的坚守,最终化成了大地的馈赠,化作了人们餐桌上的四季鲜蔬。(陈聪)
责任编辑:吴 潮明