主题活动 更多...
文明播报
义乌保税物流中心进口额创历史新高

满载进口商品的集卡车进入义乌保税物流中心。
9月2日,在义乌欧一供应链管理有限公司(以下简称“欧一供应链”)位于义乌保税物流中心的发货场地里,数十名工人紧张有序地忙碌着,分拣、装箱、打包、粘贴面单,流水线作业如精密齿轮般有条不紊地运转。仓库门口,快递公司的工作人员挥汗如雨,全力将打包好的包裹搬运装车。这热火朝天的场景,正是今年义乌保税物流中心持续高位运转的生动缩影。
今年以来,义乌保税物流中心依托新一轮国贸改革政策东风,通过招大引强、协同联动、政企合作等多措并举,持续激发开放活力。数据显示,1月至8月,义乌保税物流中心实现一线进口额达105.58亿元,同比增长58.79%,进口规模创历史新高,超去年全年总额。
“目前,我们日均发货量在一万单左右,货品主要集中在美妆、母婴以及保健品这几大品类。”“欧一供应链”负责人蒋承栋告诉记者,自2019年入驻义乌保税物流中心以来,在国际陆港集团的大力支持和帮助下,保税仓储面积从300平方米增加到现在的10000平方米,产品种类从300个SKU增加至现在的8000个SKU,涵盖保健品、洗护美妆、母婴用品等,日均单量实现了百倍增长。像这样的企业,在义乌保税物流中心还有很多。
今年,义乌保税物流中心坚持精准招商、靶向发力,围绕化妆品、药品、有色金属等重点品类,走访对接企业40余家,成功招引跨境电商企业与一般贸易进口企业共9家。截至目前,已累计引进企业57家,其中亿元以上规模企业12家,集聚德国、西班牙、日本、韩国等60余个国家和地区的优质商品资源,涵盖7000余个品类,为进出口贸易的稳定发展提供有力支撑。
在义乌保税物流中心二卡内,由义乌市欧盈供应链有限公司自俄罗斯进口,并搭乘浙江中欧班列(义新欧)入境的大宗货物堆满了场站,工作人员正加紧吊箱作业。站在仓库月台,望着发运的集卡车,欧盈公司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,浙江中欧班列(义新欧)的运输时效比海运快很多,价格又比空运便宜,通过“义新欧+B保”模式,能为长三角地区的客户提供高效的保税仓储和国际物流支撑。
义乌保税物流中心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,义乌保税物流中心就像一个大型中转站,为客户提供便捷转口通道。比如,通过浙江中欧班列(义新欧)进口的商品,进入中心,经海关监管后,再以铁海联运或公路运输出境,前往越南、马来西亚、泰国等国家和地区。此外,长三角各特殊监管区的货物,通过公路运输至中心,经海关监管后,再搭乘浙江中欧班列(义新欧)运往欧亚大陆,实现“双向奔赴”。
数据显示,今年1月至8月,通过“义新欧+B保”入区进口额达22.36亿元,同比增长60.29%;创新“保税+冷链”模式,融合高标冷库、智能分拨系统及供应链金融服务,合作品类及仓储规模持续扩大;开拓区域经贸合作,提升“保税+RCEP”服务水平,1月至8月,累计实现RCEP国家进口额17.34亿元。
与此同时,义乌保税物流中心以“勤廉B保”政企平台为纽带,强化与义乌海关、商务局、市场发展委、自贸区管委会等单位的沟通协作,常态化开展企业走访,通过“党员先锋岗”积分管理、“实干争先”任务攻坚等机制,出台吊箱费阶梯优惠、租金季付等“减费让利”政策,有效缓解企业资金压力;创新“保税货物库内查验”模式,单证处理效率提升50%;破解区内堆位不足、卡口进出管控难等30余项堵点,让服务效能与贸易便利度双向提升。
奋战三季度,跑好下半场。接下来,义乌保税物流中心将持续巩固既有发展优势,聚焦创新改革、管理优化、合作拓展、服务提升四大方向精准发力,大力培育进口贸易新业态、探索进口贸易新模式,为义乌打造进口高地注入更多动能。
短评:
增长背后是开放发展的密码
义乌保税物流中心前8月进口额超去年全年,这份成绩单不只是数字的突破,更藏着开放发展的密码。
能交出这样的答卷,精准发力是关键。盯着化妆品、有色金属等重点品类招商,集聚起60多个国家的7000多种商品,让贸易有了扎实的“货底子”。而“义新欧+B保”模式更显巧思,比海运快、比空运省,既打通了欧亚物流通道,又让长三角企业享受到高效服务,单这一项就贡献了超22亿元进口额。
政企“手拉手”的合力也不容忽视。吊箱费优惠、租金季付缓解了企业资金压力,库内查验创新让效率提升了一半,30多个堵点被逐个打通。这种“有求必应”的服务,让企业能轻装上阵往前冲。
更值得关注的是,这里不只是“买进来”,还成了双向流动的中转站——浙江中欧班列的货进来,再转口到东南亚;长三角的货过来,再借班列走向欧亚。这种“保税+”的灵活模式,让开放的辐射力越来越强。
义乌的实践说明,只要政策给到位、模式活起来、服务跟上去,地方外贸就能释放出强劲韧性。
责任编辑:吴 潮明