爬花楼兼职论坛,小红楼论坛免费信息,一品阁免费论坛官网,一品香论坛网

主题活动 更多...

文明播报

躬耕三尺讲台 只为桃李芬芳

2025年09月10日  来源:义乌文明网 

“00后”教师朱康杰带学生上体育课

九月,金菊吐蕊,硕果盈枝。在第41个教师节翩然而至之际,一幅幅关乎爱与智慧的篇章正在岁月静好中悄然书写。是谁,立于三尺讲台,以岁月为笔、心血为墨,默默绘就桃李芬芳?是谁,守在平凡岗位,以信仰为灯、坚守为路,静静照亮学子前程?在这个致敬与感恩的季节,让我们一同走进那些深藏于书香与教诲之间的感动,聆听润物无声的温暖故事,见证平凡之中孕育伟大的时刻。

 

银龄教师点亮学生成长“心灯”

 

“n——,你看蔡老师的嘴巴,看清楚了吗?”“看清楚啦。”“真棒,来,跟着老师读。”在稠城第一小学,从教30余年的银龄教师兼班主任蔡玉乔,正带着学生小谷(化名)读拼音。

 

小谷因先天性动脉狭窄,说话有些吃力。为了让小谷跟上同学们的节奏,蔡玉乔每天抽出时间陪小谷反复练习,整整用了两个星期,终于教会了小谷清晰发音。作为班主任,蔡玉乔更积极鼓励同学们关心关爱小谷。在她的影响下,一些改变正悄然发生着。体检时,总有孩子主动牵着小谷,陪他完成每一项检查;在校园文化活动中,同学们自愿带小谷一起品尝小吃;“六一”国际儿童节,孩子们主动拉起小谷合影,带他参加游园活动……在这个充满爱的集体里,小谷健康快乐地成长着。

 

银龄教师的爱是一场从“1”到无限的延伸。从教40余年的方文伟老师不舍三尺讲台,退休后来到塔山小学任教。在这个乡村校园,方文伟注意到了沉默寡言的学生小袁。通过了解,方文伟得知小袁因父母工作忙碌,经常独自待在家里。方文伟主动帮助小袁建立自信,推荐她加入学校无线电测向队,手把手教她掌握技术要点。

 

3年时光,小袁逐渐融入班级,学习成绩突飞猛进,毕业考试时,数学成绩更是考了满分,她还在义乌市中小学科技运动会上取得优异成绩。后来,小袁转学回到湖北老家读初中,依然没有忘记方老师的嘱托,始终保持名列前茅的成绩。如今,64岁的方文伟每天穿梭在塔山小学的校园里,用爱浇灌、用心守护,他说:“只要有需要,我还会继续干下去!”

 

在义亭镇铜溪学校“铜和劳动基地”的建设现场,一位精神抖擞的老人正忙碌地协调着各方事务,他便是银龄教师朱跃胜。

 

朱跃胜在乡村教育一线坚守四十余载,育人无数。退休后,他以银龄教师身份继续发光发热。在学校基建方面,他经验丰富,曾全程参与多所乡村学校基建,深知质量是关键,常常最早到工地、最晚离开,用专业与严谨筑牢教育硬件的根基。

 

如今投身劳动教育基地建设,他充分发挥优势,主动奔走,积极对接义亭镇政府与企业,争取资金、物资和技术支持,让“农具博物馆”成为孩子们劳动教育和综合实践的重要平台。他将课程融入生活,让农场变成学习场所,让“做中学”的理念生根发芽。朱跃胜用实干与热忱,诠释着银龄教师的担当,为乡村教育发展贡献着自身力量。

 

“00后”教师为校园注入新活力

 

随着“00后”大军开始进入职场,校园里也刮起了青春旋风。

 

“哇,乒乓球不会被吹风机吹跑,维生素C能让碘液褪色,太有趣了。”绣湖中学八一校区初一课堂上,“00后”教师张伟带来了一堂生动的科学实验课,台下的“10后”学生们兴奋地热烈鼓掌。

 

绣湖中学八一校区是今年秋季投用的新校区,为了让新同学爱上科学,张伟在开学第一课便使出浑身解数,用科学实验抓住学生们的心。“这些实验器材是我带的第一届学生送的,没想到在这里派上了用场。”张伟高兴地说。

 

张伟出生于2000年,2022年从浙江师范大学毕业后便进入绣湖中学任教。作为互联网一代的“00后”教师,张伟的接受能力和学习能力都很强。在学校和名师工作室的引导下,他积极运用AI辅助教学,通过数字人对话、模拟实验、互动统计等智能化手段,突破时空和仪器的限制,加深学生对科学的理解和喜爱。

 

同样,在义乌中学高二年级的课堂上,“00后”英语教师鲍超颖也会利用互联网来丰富自己的课堂。“比如最近的课程单元和戏剧相关,我就给同学们看相关英语视频的片段,通过听、看等形式,加深大家对课文的理解和兴趣。”鲍超颖说。

 

鲍超颖是义乌中学的毕业生,2022年从华东师范大学毕业后便回到母校任教。“刚入职时,我特别紧张,曾经的老师变成了同事,学生才比我小4岁,就想着打扮成熟来提升威严,最后发现还是原本的自己更自洽。”鲍超颖说。

 

这两年,英语教学推行“大单元教学”,鲍超颖将整个单元内容整合,注重培养学生自主提问、探究能力。为了加深学生对英语文章的理解,她借助AI制作图片、播放文字,培养学生的口语水平。“学生们偷偷在背后喊我‘鲍头’,甚至当面喊我‘姐’。”鲍超颖表示,只要他们开心学习,我愿意“睁一只眼闭一只眼”。

 

在宾王小学的体育课上,一场别开生面的知识竞赛游戏正如火如荼地进行着。“踢、打、摔、击、刺,哪个属于攻防技击动作?”随着“00后”体育老师朱康杰抛出问题,5个小组的学生们争先恐后抢答,课堂气氛热烈。

 

出生于2000年的朱康杰有着独特的教学风格,他积极探索游戏化教学,把知识点设置成有趣的游戏,比如在武术知识竞赛中,获胜的小组获得“宾王好少年”健体卡,有效激发了学生的积极性。此外,他还将AI和互联网技术巧妙融入日常教学中。“我发现,借助AI能生成体育动作模型,在学生眼里,原本晦涩难懂的概念变得通俗易懂了。”朱康杰说。

 

作为体育老师,朱康杰更倾向于营造轻松、亲近的氛围,但在教学中依然保持严肃认真的态度。曾有学生因跳绳不佳而沮丧,朱康杰像邻家哥哥一样耐心分析、鼓励,助其重拾信心。

 

“三代教师”的传承与守望

 

在义乌中学的校园里,上演了一场三代师生之间的教育接力:从1996年入职的“第一代”教师马疆莉,到受她影响重返母校的“第二代”教师陈凯,再到追随陈凯脚步执教的“第三代”教师陈璐,“三代教师”虽然教授的学科不同、教龄各异,他们却都用各自的专业与热忱,诠释着教育工作的价值与传承。

 

1996年,马疆莉步入义乌中学,开启了她的教学生涯。回忆初登讲台的时光,她没有因自己是青年教师而畏缩,而是把“责任心”当作教学的标尺。她不仅在课堂上巧妙结合生活实例讲解数学难题,课后也总是留在办公室为学生答疑解惑。她尤其关注学生的心理状态,以“先学会快乐,再学好知识”的理念疏导学生的压力。那时的陈凯,正是她班里“踏实认真且比较安静”的学生,马疆莉课后主动询问他的学习困惑,鼓励他“有问题别怕问”。这份细致的关怀,悄悄在陈凯心里埋下了对“教师职业”的好感。“学生的信任是双向的,你对他们用心,他们就会用专注和支持回应你。”从教近30年,马疆莉始终保持着对教学的热忱,看到学生成长为教师,她说:“教育不是独角戏,能让自己的学生接过讲台,也是对‘师者’最好的认可。”

 

这份“认可”在2007年有了新的延续。当年那个被马疆莉鼓励“别怕问”的陈凯,以物理教师身份回到了义乌中学的校园。“刚工作时看到马老师,总觉得很神奇,以前的老师变成了同事,既亲切又有压力。”陈凯学着当年马老师全心投入的做法,把更多时间留给学生,担任班主任后更是把班级当作“第二个家”,被学生们亲切称为“坐班小王子”。在面对自己的学生陈璐曾因学业而焦虑时,他不仅用通俗的语言反复讲解,还鼓励她“把难题拆成小步骤,慢慢来”。正是这份耐心,让陈璐在报考师范专业时,第一个想到的就是“要成为像陈凯老师这样的人”。“马老师让我明白,教师的核心是‘用心’。我也想把这份‘用心’传给学生。”陈凯说。

 

2015年,陈璐怀着对教师职业的向往,以生物教师的身份重返义乌中学。从学生到教师的身份转变,让陈璐更能体会前两代教师的付出与坚持。刚当班主任时,她在班级管理上遇到许多挑战,便常常向马老师和陈老师请教。马疆莉告诉她“要学会从学生的角度想问题”,陈凯则分享“班级管理要学会抓细节”。前辈们的经验就像一盏灯,慢慢帮陈璐找到了方向。如今的她,会在课堂上不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,也在课后成为学生愿意倾诉的“大朋友”。如今,从教已10年的陈璐也开始像前辈们一样,把自己的经验分享给新入职的教师,“教育的传承,就是把前辈的好做法、好经验,一代代传下去,让更多学生受益。”

 

岁月流转,初心未改。从“责任心”到“耐心”再到“真心”,“三代”教师以各自的方式诠释着相同的师道内核:以真心待学生,以敬畏守讲台。这场跨越三十载的师道传承,还在温暖延续着。(王佳丽 魏佳佳 )

责任编辑:吴 潮明
阜康市mj6837| 英德市xx7557| 芷江7xf534| 元氏县vz7939| 高邑县uhz760| 泸水县j7f498| 巢湖市tgr864| 闸北区7gg449| 新巴尔虎左旗br7763| 昔阳县bfy26| 鄂托克前旗p6h781| 商都县mty215| 安多县6gx638| 峨山ua6996| 措美县rv6285| 信阳市zfl15| 明光市l6p173